克里米亞歷史:從古代到現在

內容
  1. 遠古時代
  2. 中世紀
  3. 俄羅斯帝國
  4. 蘇聯時間
  5. 現代性

克里米亞半島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這片土地對許多民族都有興趣,因此為它打了很多戰爭。

遠古時代

人們在古代克里米亞定居的考古證據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中期。在 Kiyik-Koba 洞穴中發現的尼安德特人遺骸可追溯到公元前 80,000 年左右。 e.後來在 Starosel 和 Buran Kaya 也發現了尼安德特人在這裡存在的證據。 考古學家在克里米亞山脈的 Buran-Kaya 洞穴中發現了一些歐洲最早的人類遺骸。 (辛菲羅波爾以東)。這些化石大約有 32,000 年的歷史,與 Gravettian 文化有關。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與黑海北部海岸一起,克里米亞是人們的避難所,寒冷結束後,歐洲中北部重新定居。

當時的東歐平原主要被冰緣森林草原佔據。 黑海洪水假說的支持者認為,克里米亞在公元前 6 世紀黑海水位下降之後,相對最近才成為一個半島。 e.克里米亞新石器時代的開始與農業無關,而是與陶器的開始、燧石工俱生產技術的變化和豬的馴化有關。在克里米亞半島種植定居小麥的最早證據是指可追溯到公元前 4 世紀中期的銅石時代的 Ardych-Burun 定居點。 e.

在鐵器時代早期,克里米亞居住著兩個群體:南部的金牛座人(或斯基託人)和克里米亞山脈北部的斯基泰人。

從公元前 3 世紀末開始,金牛座人開始與斯基泰人混在一起。 e.,這是在古希臘作家的著作中提到的。金牛座的起源尚不清楚。也許他們是被斯基泰人趕出的辛梅里安人的祖先。另一種理論將它們歸因於阿布哈茲人和阿迪格人,他們當時居住在比今天更遠的西部。 古希臘時期在克里米亞建立殖民地的希臘人認為金牛座人是野蠻好戰的民族。 即使在希臘和羅馬人定居之後,金牛座人也沒有平靜下來,繼續在黑海從事海盜活動。到公元前 2 世紀。 e.他們成為斯基泰國王斯基魯的盟友。

克里米亞山脈以北的克里米亞半島被斯基泰部落佔領。 他們的中心是現代辛菲羅波爾郊區的斯基泰那不勒斯市。這座城市統治著一個小王國,覆蓋了第聶伯河下游和克里米亞北部之間的土地。斯基泰人那不勒斯是一座混合了斯基泰人和希臘人的城市,擁有堅固的防禦牆和根據希臘建築建造的大型公共建築。這座城市最終在公元 3 世紀中葉被摧毀。 e.哥特人。

古希臘人是第一個給這個地區命名的人。由於金牛座人只居住在克里米亞南部的山區,最初陶瑞卡這個名字只用於這一部分,但後來它傳播到了整個半島。 公元前 7 至 4 世紀,希臘城邦開始在克里米亞的黑海沿岸建立殖民地。 e. Theodosia 和 Panticapaeum 由米利西亞人創立。公元前5世紀e.來自 Heraclea Pontica 的多利安人建立了 Chersonesus 海港(在現代塞瓦斯托波爾)。

Panticapaeum 的統治者執政官獲得了 Cimmerian Bosporus 國王的頭銜,這個國家與雅典保持著密切的關係,為這座城市提供小麥、蜂蜜和其他商品。 這個國王王朝的最後一個王朝,帕里薩德斯五世,在公元前 114 年受到斯基泰人的壓力落入本都國王米特里達梯六世的讚助下。君主死後,他的兒子法爾納塞斯二世在公元前 63 年被龐培吸引到了辛梅里安博斯普魯斯海峽王國。 e.作為幫助羅馬人對抗他們父親的戰爭的獎勵。公元前 15 年。 e.他再次回到了龐蒂克國王身邊,但此後一直被視為羅馬。

公元二世紀,陶里卡東部成為博斯普蘭王國的領土,隨後被納入羅馬帝國。

三個世紀以來,陶里卡一直在 Charax 接待羅馬軍團和殖民者。 該殖民地是在維斯帕先統治下建立的,目的是保護 Chersonese 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其他貿易中心免受斯基泰人的侵害。該營地在 3 世紀中葉被羅馬人遺棄。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克里米亞先後被哥特人(公元 250 年)、匈奴人(376 年)、保加利亞人(IV-VIII 世紀)、可薩人(八世紀)征服或占領。

中世紀

1223年,成吉思汗率領金帳汗國前往克里米亞,橫掃其所經之處。 韃靼人起源於今天的蒙古,是在成吉思汗的旗幟下團結起來的游牧部落,並吸引突厥人增加他們的軍隊。當他們穿越中亞進入東歐時。以冷酷著稱的大汗總是能夠在軍隊中建立必要的紀律和秩序。他提出了禁止血仇、盜竊、偽證、巫術、不服從王室命令和在流水中洗澡等行為的法律。後者反映了韃靼人的信仰體系。他們崇拜蒙克Koko Tengre - “永恆的藍天”,一種控制善惡力量的無所不能的精神,並相信強大的精神生活在火,流水和風中。

克里米亞屬於韃靼帝國,東起中國,西至基輔和莫斯科。 由於疆域之大,成吉思汗無法統治蒙古人民,克里米亞可汗享有他們所擁有的自治權。第一個克里米亞首都位於基里姆(現在的斯塔里克里姆)並一直留在那裡直到 15 世紀,之後它搬到了巴赫奇薩賴。韃靼帝國的廣袤和大汗的力量意味著,在他的庇護下,商人和其他旅行者一度可以安全地東行和西行。韃靼人與熱那亞人和威尼斯人簽訂了貿易協定,儘管對他們徵稅,蘇達克和卡法(費奧多西亞)仍然繁榮昌盛。 1275 年,馬可波羅在前往忽必烈朝廷的途中在蘇達克登陸。

像所有偉大的帝國一樣,韃靼帝國受到其在擴張過程中遇到的文化的影響。 1262 年,出生在基里姆的蘇丹拜巴爾斯寫信給一位韃靼可汗,邀請他們皈依伊斯蘭教。 克里米亞最古老的清真寺仍然矗立在 Stary Krym。 它由韃靼汗烏茲別克斯坦於 1314 年建造。 1475年,奧斯曼土耳其人佔領了克里米亞,將汗蒙利吉雷俘虜在卡法。他們釋放了他,條件是他將作為代表統治克里米亞。在接下來的 300 年裡,韃靼人仍然是克里米亞的主導力量,也是發展中的俄羅斯帝國的眼中釘。 15世紀,韃靼可汗開始建造位於巴赫奇薩賴的大皇宮。

10世紀中葉,克里米亞東部被基輔王子斯維亞托斯拉夫征服,成為基輔羅斯圖穆塔拉坎公國的一部分。 988 年,基輔的弗拉基米爾王子還佔領了拜占庭城市切爾松內塞(現為塞瓦斯托波爾的一部分),後來他在那裡皈依了基督教。這一歷史性事件由舉行儀式的地方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東正教大教堂來紀念。

13 世紀初,在蒙古人入侵的壓力下,克里米亞內陸地區的基輔自治領喪失了。 1238 年夏天,巴圖汗摧毀了克里米亞和莫爾多維亞,於 1240 年到達基輔。從 1239 年到 1441 年,克里米亞內陸處於突厥-蒙古金帳汗國的控制之下。 克里米亞這個名字來源於金帳汗國省會的名字——這座城市現在被稱為Stary Krym。

拜占庭人及其繼承國(特拉布宗帝國和西奧多羅公國)繼續保持對半島南部的控制,直到 1475 年奧斯曼帝國征服。 13世紀,熱那亞共和國奪取了他們的威尼斯對手在克里米亞海岸建造的定居點,並在肯巴洛(現巴拉克拉瓦)、索爾代(蘇達克)、切爾科(刻赤)和卡法(費奧多西亞)定居,控制了克里米亞兩個世紀以來的經濟和黑海貿易。

1346年,死於瘟疫的金帳汗國蒙古士兵的屍體被扔在被圍困的卡法城(今費奧多西亞)的城牆後面。有人認為,瘟疫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來到了歐洲。

蒙古金帳汗國軍隊被帖木兒(1399)擊敗後,克里米亞韃靼人於1441年建立了獨立的克里米亞汗國,由成吉思汗加治吉賴的後裔控制。 他和他的繼任者首先在 Kyrk-Yer 統治,從 15 世紀開始在 Bakhchisarai。克里米亞韃靼人控制了從庫班到德涅斯特的草原,但他們無法控制熱那亞人的貿易城市。在他們向奧斯曼人尋求幫助後,1475 年由蓋迪克·艾哈邁德·帕夏領導的入侵將卡法和其他貿易城市置於他們的控制之下。

在佔領熱那亞城市後,奧斯曼蘇丹俘虜了門利和吉雷,後來又釋放了他們,以換取奧斯曼帝國對克里米亞可汗的宗主權。他們本應允許他們作為奧斯曼帝國的朝貢王子統治,但可汗仍然擁有奧斯曼帝國的自治權並遵循自己的規則。 克里米亞韃靼人襲擊了烏克蘭的土地,那裡的奴隸被俘虜出售。 僅從 1450 年到 1586 年,就記錄了 86 次韃靼人襲擊,從 1600 年到 1647 年到 70 年。在 1570 年代,每年在卡法出售大約 20,000 名奴隸。奴隸和自由人約佔克里米亞人口的 75%。

1769 年,在俄土戰爭期間發生的最後一次韃靼人大突襲中, 克里米亞韃靼人作為一個民族進入克里米亞汗國.這些人來自土耳其人、哥特人和熱那亞人的複雜混合體。從語言上講,他們與 8 世紀中葉入侵克里米亞的可薩人有關。13 世紀,克里米亞 Karaites 的一小塊飛地形成,這是一個自稱 Karaism 的猶太裔民族,後來採用了突厥語。它存在於穆斯林之間 - 克里米亞韃靼人,主要在楚富特-羽衣甘藍山區。

1553-1554 年,哥薩克指揮官 Dmitry Vyshnevetsky 召集了一群哥薩克人,並建造了一座堡壘,旨在對抗韃靼人對烏克蘭的襲擊。通過這一行動,他創立了扎波羅熱 Sich,並在此幫助下對克里米亞半島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發動了一系列襲擊。 1774 年,根據 Kyuchuk Kainarka 條約,克里米亞可汗受到俄羅斯的影響。 1778 年,俄羅斯政府將許多東正教希臘人從克里米亞驅逐到馬里烏波爾附近。 1783年,俄羅斯帝國占領了整個克里米亞。

俄羅斯帝國

1799年後,領土分為縣。 當時有1400個定居點和7個城市:

  • 辛菲羅波爾;
  • 塞瓦斯托波爾;
  • 雅爾塔;
  • 蒸發器;
  • 阿盧什塔;
  • 費奧多西亞;
  • 刻赤。

1802年,在保羅一世行政改革期間,併入克里米亞汗國的新羅西斯克省再次被廢除和分裂。 克里米亞發展後,僅限於以辛菲羅波爾為中心的新陶里達省。凱瑟琳二世在半島回歸俄羅斯帝國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省包括 25,133 平方公里的克里米亞和 38,405 平方公里的大陸相鄰領土。 1826 年,亞當·密茨凱維奇在黑海沿岸旅行後發表了他的開創性作品《克里米亞十四行詩》。

到 19 世紀末,克里米亞韃靼人繼續生活在該半島的領土上。 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與他們住在一起。當地人中有德國人、猶太人、保加利亞人、白俄羅斯人、土耳其人、希臘人和亞美尼亞人。大多數俄羅斯人集中在費奧多西亞地區。德國人和保加利亞人在 19 世紀初定居在克里米亞,獲得了大片土地和肥沃的土地,後來富有的殖民者開始在 Perekop 和 Yevpatoria 地區購買土地。

從 1853 年到 1856 年,克里米亞戰爭仍在繼續——俄羅斯帝國與法國、英國、奧斯曼帝國、撒丁王國和拿騷公國之間的聯盟之間的衝突。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於 1853 年 10 月參戰,爭取成為第一個保衛東正教基督徒、法國和英國的國家——僅在 1854 年 3 月。

在多瑙河公國和黑海發生敵對行動後,盟軍於 1854 年 9 月登陸克里米亞,圍攻沙皇黑海艦隊的基地塞瓦斯托波爾市。經過長時間的戰鬥,這座城市於 1855 年 9 月 9 日陷落。戰爭摧毀了克里米亞的大部分經濟和社會基礎設施。 由於戰爭、迫害和土地徵用造成的條件,克里米亞韃靼人不得不集體逃離家園。 那些在旅途、飢荒和疾病中倖存下來的人搬到了多布魯亞、安納托利亞和奧斯曼帝國的其他地區。最後,隨著農業開始遭受損失,俄羅斯政府決定停止戰爭。

1917年俄國革命後,克里米亞的軍事政治局勢與俄羅斯大部分地區一樣混亂。在隨後的內戰中,克里米亞多次易主,一度成為反布爾什維克白軍的據點。 1920 年,由弗蘭格爾將軍率領的白軍最後一次反對內斯托爾·馬赫諾和紅軍。當抵抗被鎮壓後,許多反共戰士和平民乘船逃往伊斯坦布爾。

1920 年末弗蘭格爾將軍戰敗後,約有 50,000 名白人戰俘和平民被槍殺或絞死。這一事件被認為是南北戰爭期間最大的屠殺之一。

蘇聯時間

自 1921 年 10 月 18 日以來,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成為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一部分,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又成為蘇聯的一部分。然而,這並沒有保護當時佔半島人口 25% 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免受 1930 年代約瑟夫·斯大林的鎮壓。希臘人是另一個受苦的民族。他們的土地在集體化過程中失去了,農民沒有得到工資補償。

教授希臘和希臘文學的學校被關閉。蘇聯人將希臘人視為“反革命分子”,因為他們與希臘資本主義國家和獨立文化有聯繫。

從 1923 年到 1944 年,人們試圖在克里米亞建立猶太人定居點。 有一次,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提出了建立猶太人家園的想法。二十世紀,克里米亞經歷了兩次嚴重的飢荒:1921-1922 年和 1932-1933 年。由於蘇聯的區域發展政策,1930 年代斯拉夫人口大量湧入。這些人口結構的創新永遠改變了該地區的種族平衡。

二戰期間,克里米亞曾是血腥的戰場。 第三帝國的領導人試圖征服和殖民這個肥沃而美麗的半島。塞瓦斯托波爾從 1941 年 10 月一直堅持到 1942 年 7 月 4 日,結果德軍最終佔領了這座城市。從 1942 年 9 月 1 日起,該半島處於納粹總政委阿爾弗雷德·愛德華·弗勞恩費爾德的控制之下。儘管納粹採取了強硬的策略,並得到了羅馬尼亞和意大利軍隊的幫助,克里米亞山脈仍然是當地抵抗(游擊隊)不可戰勝的據點,直到半島從占領軍手中解放出來。

1944年,塞瓦斯托波爾被蘇聯軍隊控制。 號稱“俄羅斯光輝之城”,曾經以其美麗的建築而聞名,現在被徹底摧毀,不得不一石一石地重建。由於它對俄羅斯人具有重大的歷史和象徵意義,斯大林和蘇聯政府盡快恢復昔日的輝煌具有重要意義。

1944年5月18日,克里米亞韃靼人全部被約瑟夫·斯大林的蘇聯政府強行驅逐到中亞。 作為集體懲罰的一種形式。他認為他們據稱與納粹佔領軍合作並組建了親德的韃靼軍團。 1954年,尼基塔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交給烏克蘭。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他主動捐贈了半島。事實上,由於經濟形勢困難,轉移是在更有影響力的政治家的壓力下進行的。

1993 年 1 月 15 日,克拉夫丘克和葉利欽在莫斯科的一次會議上任命愛德華·巴爾廷為黑海艦隊司令。與此同時,烏克蘭海軍軍官聯合會抗議俄羅斯干涉烏克蘭內政。此後不久,由梅什科夫黨領導的反烏克蘭抗議活動開始了。

1993 年 3 月 19 日,克里米亞代表和救國陣線成員亞歷山大克魯格洛夫威脅克里米亞 - 烏克蘭國會議員不要讓他們進入共和黨委員會的大樓。幾天后,俄羅斯在塞瓦斯托波爾設立了一個信息中心。 1993 年 4 月,烏克蘭國防部向最高拉達呼籲暫停 1992 年關於劃分黑海艦隊的雅爾塔協定,隨後烏克蘭共和黨要求承認該艦隊是完全屬於烏克蘭的。或烏克蘭的外國。

1993年10月14日,克里米亞議會設立克里米亞總統一職,並商定克里米亞韃靼人在議會中的代表名額。 冬季,半島發生了一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包括燒毀議會公寓、槍殺一名烏克蘭官員、數次流氓襲擊梅什科夫、當地議會大廈發生炸彈爆炸、企圖襲擊共產主義總統候選人的生活,以及其他人。

1994 年 1 月 2 日,議會最初宣布抵制總統選舉,隨後被取消。抵制活動後來被其他克里米亞韃靼組織接管。 1月11日,議會宣布其代表尼古拉·巴赫羅夫為克里米亞議會議長、總統候選人。 1月12日,其他一些候選人指責他的競選方法殘暴。與此同時,弗拉基米爾·日里諾夫斯基呼籲克里米亞人民投票給俄羅斯人謝爾蓋·舒瓦尼科夫。

現代性

200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抵達克里米亞城市費奧多西亞參加軍事演習後,整個半島爆發了抗議活動。2008 年 9 月,烏克蘭外交部長 Volodymyr Ohryzko 指責俄羅斯向克里米亞居民發放俄羅斯護照,並稱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因為俄羅斯宣布了在國外進行軍事干預以保護俄羅斯公民的政策。 2009年2月16日,在莫斯科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塞瓦斯托波爾市市長謝爾蓋·庫尼岑表示,克里米亞民眾反對加入俄羅斯的想法。

2009年8月24日,克里米亞發生了俄羅斯族居民的反烏克蘭示威。 2010 年 4 月 27 日,在關於延長俄羅斯海軍基地租約的辯論期間,最高拉達爆發了混亂。這場危機在 2014 年 2 月歐洲民主革命後爆發。 2 月 21 日,維克托·亞努科維奇總統同意了一項三方備忘錄,將他的權力延長到今年年底。在 24 小時內,Maidan 激進分子違反了協議,總統被迫逃離。第二天,他被 2012 年當選的立法機構解僱。

在總統缺席的情況下,新任命的立法議會議長 Oleksandr Turchynov 成為代理總統,權力有限。俄羅斯稱正在發生的事情為“政變”,後來稱基輔政府為“軍政府”,因為武裝極端分子參與了政府,而 2012 年當選的立法機構尚未掌權。沒有反對派候選人的新總統選舉定於 5 月 25 日舉行。

2月27日,身份不明的人在辛菲羅波爾佔領了克里米亞最高委員會大樓和部長會議大樓。 外人佔領了克里米亞議會大樓,該議會投票決定解散克里米亞政府,並用謝爾蓋·阿克肖諾夫取代總理阿納托利·莫吉廖夫。 3月16日,克里米亞政府宣布,克里米亞近96%的選民支持加入俄羅斯。這次投票沒有得到國際承認,除了俄羅斯,沒有任何國家派出官方觀察員。

3月17日,克里米亞議會正式宣布脫離烏克蘭獨立,並要求獨立實體加入俄羅斯聯邦。

2014年3月18日,自稱獨立的克里米亞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簽署統一協議。 這些行動只有少數幾個國家得到國際承認。儘管烏克蘭拒絕接受吞併,軍方還是於 2004 年 3 月 19 日離開了半島領土。

在下一個視頻中了解克里米亞是如何在 2014 年加入俄羅斯的。

暫無評論

時尚

美麗

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