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可能愛孤獨,為什麼這是正常的?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心理類型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有些人無法想像沒有與許多熟人和陌生人不斷交流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則更喜歡孤獨的生活方式。是否有可能愛孤獨,為什麼這是正常的?讓我們試著弄清楚。
誰喜歡獨處?
社會上有很多人喜歡孤獨,或者更確切地說,孤獨。 對一些人來說,孤獨是快樂、快樂和幸福的時光,對另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痛苦和渴望。還有一些人在渴望孤獨的時期與對不間斷交流的肆無忌憚的渴望交替出現。
在現代的生活節奏中,絕對的孤獨仍然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對許多人來說,當一個人有能力將自己與虛榮的世界隔離開來,進入深思熟慮的狀態,慢慢地進行內省並反思最喜歡的話題時,就會變得很美好。 沒有人也沒有什麼會分散、干擾、觸動。
這樣的人往往更喜歡安靜地待在家裡,而不是在新朋友的陪伴下喧鬧的聚會,他總是會找到一個很好的理由拒絕邀請。

愛孤獨的原因因人而異。 一個人的個性是如此多面,以至於根本不可能得出一些無可爭辯的模式。 但總體趨勢仍然存在。
- 內向的人.這種心理類型的人更不注重與外界的互動,而是與自己的互動,專注於內心世界,幾乎不斷地進行自我認識,不喜歡任何表現形式的宣傳。這種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在獨處,內向的人恢復了在社交環境中浪費的精力,並確信他們在獨處時一點也不孤單。
- 具有抽象思維的人 (創造力、科學活動、新概念、精神方向,諸如此類)。對他們來說,專注於他們內心的想法、夢想和計劃是很重要的。在陌生人面前,這不太可能解決,所以對這些人來說,孤獨是一種原生元素。
- 極度缺乏安全感且自尊心低的人。 他們很難在每個人面前,在孤獨中他們會感到舒服得多。
- 有明顯身體殘疾的人.並非所有與這些人接觸的社會成員都有機智和分寸感。不太可能有人會喜歡看到自己遺憾的目光,甚至聽到對他們的哀悼,因此這些人通常喜歡孤獨。
- 情侶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們是愛侶,也更喜歡擁有個人空間,標記界限,練習暫時的獨處。
- 困難的關係。 一個疲憊不堪的人,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尋求獨處,以便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擺脫真正的噩夢。
- 碰巧,命運的意志,一個人必須被迫接受孤獨,逐漸習慣了孤獨,不再想要任何改變,害怕新的損失。他一個人很好,很舒服。

喜歡孤獨的普通人甚至不會因為家裡沒有嘈雜的朋友而感到遺憾和悲傷。
通常他們不會閒著,但 忙於思考自己的想法或深入學習 新事物(例如外語)。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更能理解他人的恐懼和經歷,同情他們,經常表現出同理心(empathy)。 通常這類人的特點是內斂、沉著、富有創造性的想像力。 他們現實地評估事件,容易調節自己的情緒,對他人彬彬有禮。
生活中的孤獨愛好者試圖選擇與心理活動相關的職業。 他們是數學家、發明家、哲學家、作曲家、作家。他們具有強大的智力潛力,以自我認識為目標,只有與自己獨處時才能獲得完全的和諧。抽象智能使他們能夠應對令人生畏的概念、解決科學問題、創造新概念並推動進步。
當然,並不是所有容易隱居的普通人都能成為傑出的科學家。但 在現代現實中,選擇與環境接觸最少的工作並不難。 這些是軟件開發人員、自由職業者、圖書館員、林業工作者等。

正常嗎?
心理學有一個整體趨勢,其支持者聲稱孤獨問題根本不存在。 假設所有定期退休並以各種可能的方式避免交流的人都是自私和反社會的人,這是錯誤的。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沒有任何精神障礙的跡象。一個普通人喜歡孤獨是很正常的。有些性格外向的人盡可能地開放和善於交際,他們喜歡嘈雜的公司,他們隨時準備與任何人就任何事情進行對話,對他們來說,孤獨就像“死一樣”。
有些內向的人需要隱私和沈默。 被迫與他人長期呆在一起會消耗他們的精神,而孤獨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期待已久的休息。在孤獨中,他們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和諧,思想井然有序,內心的緊張消失了。在孤獨中,一個人會冷靜下來,準備好再次交流。

這兩種情況都是正常的。 唯一重要的是不要持續地將你的生活變成孤獨。 你不能完全把自己鎖在裡面。一個人必須能夠享受生活,一定要抽出時間(由個人自行決定)與其他人(親戚、熟人、同事)交流,建立浪漫關係,與朋友共度時光。總能找到理想的獨處時間,遠離世俗的喧囂和喜愛的思想(例如,哲學範疇、生命的意義、空間和宇宙)。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說的是心理健康、正常的個體,但在心理類型、性格、氣質、孤獨的重要基礎上完全不同。 對一個人的生活狀態的神經質感知和與之相關的孤獨的病態體驗,全天候與人分離的願望和對每個人的冷漠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和持續的痛苦,但這已經在醫學領域.

如何舒適地生活?
對於一個聰明、非凡、自給自足的人來說,孤獨 – 絕對自然、快樂的狀態。 它有助於恢復消耗的力量,消除疲勞,並防止壓力表現的發展。畢竟,愛孤獨並不意味著用堅不可摧的牆保護自己免受所有人的傷害。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溝通對他來說是必要的。為了過上舒適舒適的生活,人們自己想要(而不是根據社會上的刻板印象)選擇何時、多少、與誰交流,以及獨處的時間。
但對孤獨和長期獨處的渴望改變了對世界的真實看法。.一個人越來越難以面對不可預見的情況並做出需要與他人密切接觸的決定。為了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他根本不想跳出自己的“殼”,往往寧願什麼都不做。
孤獨成為一種習慣。 一個理智的人會充分評估情況並理解需要糾正行為。.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要專注於艱苦的腦力勞動,獲得切實的成果,感受你的相關性。

心理學家建議不要被動,要主動,嘗試與那些已經贏得你信任的人多交流。
環顧四周,評估你周圍的世界,關注與你不同的有趣的人。 很快就會發現,你對自己和世界的態度正在迅速改變。你將停止痛苦地鑽研自己,學會從外部積極地看待自己,克服自我中心主義,將最大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那麼獨處的愛絲毫不會干擾舒適的生活,與自己獨處的時間會帶來幸福的時刻和對生活的完全滿足。正常的社交活動,不僅針對自己,也針對他人,不會讓生命流逝,而在“我愛孤獨”的格式旁邊會出現一句:“我愛你,生命!”。
